不知你是否留意到,近来网络上开始推崇“平凡”:夜深人静时,各种“夜读”专栏告诉你,“平凡的生活也可以过”;直播平台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正在成为流量密码……比如,短视频博主“于文亮”一夜走红,10天涨粉百万。从他的身上,网友们有的看到“普通人成为主角”,有的慨叹“治好了自己的平凡羞耻症”,似乎获得了一种理想生活的代入、一次焦灼心灵的抚慰。
然而,互联网的风向总是变得猝不及防。关于“于文亮”画风真实、质朴的称许犹在,就有网友拿起放大镜,质疑“于文亮”是否有团队,举证“于文亮”的不凡之处,如健美的身材、娴熟的剪辑和运镜水平等。有跟帖一针见血地指出:“背后团队流量推手实在强大,普通人晒日常的结果就是,坚持制作几个月,最后只有亲友点赞。”原来,当平凡有了吸粉的能力,平凡也有了门槛。
在流量时代,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平凡”。有人恣意张扬,像“于文亮”这样抛弃美颜滤镜,建构一个放松的、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疯狂的日常;有人蓄意造假,像博主“张天琪”那样编造类似“100元吃遍东北早市”的谎言,营造一个消费自由的美好远方;有人借力打力,把“天津跳水大爷”捧成全网顶流,鼓吹“跳的不是水,而是快意人生”……每一种“平凡”叙事,都是一次精心的迎合——你想要什么,流量就给你追什么。
前不久,一首《大梦》唱响全网。7分55秒的时长,吟唱着一个普通人从6岁到88岁的人生片段,充满惶惑与无助、疲倦与孤独。《大梦》的歌词,道出当下人们对人生的一种感知:上学、考学、求职、工作、结婚、生子……每个时间节点都有该做的事情,但即便去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当遇到选择与困境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流量告诉你,降低期望,改变志向,“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反向消费”“小镇贵妇”“人人都是于文亮”……总有一款“平凡”适合你。
客观而言,平凡是多数人的人生底色,推崇平凡也没有问题,但若只是流量编织的一场“大梦”,抑或是一种话语陷阱,那就值得警醒与反思了。细想来,这种被流量建构的“平凡”,到底是基于对人生深切体认而采取的自我选择,还是面对前路困惑而生成的自我退缩?到底是“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之后的自我安放,还是把“出去闯一闯”当作“太多的错误,总在重复”的自我放逐?如果答案是后者,那结果必然是:越推崇平凡,越拒绝平凡。
平凡还是不凡,可谓人生永远辩不清的命题。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我辈岂是蓬蒿人”与“顾我最平凡”之间纠结、拉扯、撕裂,执念一生,浮沉一世。如今,成功学、励志学不再有市场,“平凡学”正在被塑造成新的“神话”。有趣的是,看似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态度,其内核却是一致的: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应该怎样去生活,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前者是对名利的追逐,后者则是对奋斗的消解。“于文亮”视频下的留言——“原来你也一样”,未必是缓解焦虑和内耗的解药,反而导向了一种消极、一种悲情——“为了生存我们狼狈不堪,可命运就是这样荒腔走板,绝大多数人拼尽全力,终究只能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人生就像熬粥,火烧火燎而又热气腾腾,最后的香甜可口,是自己“熬”出来,而不是看别人的生活“看”出来的。生活,生活,得自己去“活”,可不是由某一个概念所圈定的。“于文亮”短视频中所展现的那种平凡,终将经受不住流量的冲刷与打磨,但直面生活的诚实与勇气,终将绽放永不凋零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