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做最好的新闻系统

新内阁需要获得议会半数以上支持

  刘采萍

  从11月起,故宫博物院的预约方式发生了变化:每天,观众可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预约故宫”;持有上午票和下午票的观众,不仅检票时间各不相同,而且约而未入还会被记录。“爽约”累计三次,一定时期内将被限制购票。

  最近,包括故宫在内的许多国内知名博物馆、博物院,都不同程度经历了客流高峰压力。故宫以精准数据为依据,用“优化分流”应对“故宫之堵”,这一举措值得点赞。

  但是,仅靠“削峰填谷”,并不能彻底解决游客为“相约故宫”排队等候的难题。

  的确,故宫的独特性,造就了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老百姓对故宫的向往几乎是一种刚需。刚需往往意味着弹性不足——只要依然有太多人,不得不在有限时间里“相约故宫”,那么,“优化预约”对于“故宫之堵”的疏解作用就非常有限。搞得不好,还会增添公众对预约、检票等环节的反感和抱怨。

  增加供给帮助刚需群体摆脱“单选”困境,让普通人拥有更多机会享受高质量公共文化资源,才是破解“故宫之堵”这类难题的根本之道。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1年到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各地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高质量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对于满足日益旺盛的公共文化需求贡献巨大。

  不过,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公共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更新。也有一些博物馆少人问津,甚至令人产生“是否滥竽充数”之问,这与其偏重展馆基础建设而轻视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有关。这才是故宫等高质量公共文化设施,显得特别稀缺、约起来特别“挤”的主要原因。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富裕,是衡量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准。只有不断增加公众的选择权,让大家有更多乐游乐享机会,我们的文旅消费才不会那么功利,目标才不会那么集中。

  文化建设的公平享有和文化权益的公平保障,是推进文化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身边的公共文化资源更丰富更优质,错峰出行等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与落实,“故宫一票难求”这类久治不愈的现象才会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