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全国科普日特别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在科普中国客户端、共青团中央新媒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光明网、抖音等主流媒体同步直播,全网累计观看量超800万人次。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办,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活动以“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究员陈明轩五位专家登台演讲,涵盖了水利水电、超导技术、海洋资源、航天科技、气象预测五个领域,向观众展示了我国科技和科研工作背后的精神和魅力。与此同时,现场还举行了“科学家讲科普”全国科普示范活动的启动仪式。
“可以自豪地讲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国家水网的建设,将对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强国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重大支撑作用。”在题为《国家水网,为强国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的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为观众介绍了如何科学“织就”国家水网,并阐释了其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除了自然科学奖之外,我们还在超导应用方面也获得了国际领域的大奖,因为超导的研究,中国科学家慢慢地从刚开始舞台的边界走到了舞台的中央。”题为《高温超导的守正创新路》演讲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讲述了超导研究的中国故事,带领公众了解中国为世界超导研究开辟的新领域,并指出未来超导创新研究的探索方向。
“冰下湖泊可能有朝一日会成为我们在太阳系乃至外太阳系发现生命的一个路标。而随着南极冰盖深部钻探技术和保障能力的发展,我国有望在揭秘极端环境古老生命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在题为《在地球探秘地外生命?》的演讲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带领观众一起探索南极冰盖下的神秘世界,深度分析讲解冰下探测技术的成果与挑战。
“我们的空间站虽然比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牵头的国际空间站晚,但是我们的空间站以四分之一的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实现了三分之二数量的科学实验柜和同等学科方向的支持能力,而且我国的空间站是由我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造的,体系非常完整。”在演讲《我国太空探索的坚定一步》中,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讲解了为实现飞天梦想,科学家们不断攻关的载人航天技术研制之路,详细介绍了当前成果、拓展应用,以及航天事业的未来规划。
“气象事业科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属性决定了气象科技不仅能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且还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题为《面临“靠天吃饭”带来的重重挑战》的演讲中,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究员陈明轩,以冬奥会为例,深度分析讲解“百米级、分钟级”精准天气预报的技术难度,以及那些与“雷电雨雪”赛跑、为吃好“靠天”这碗饭而攻坚克难的故事。
科普中国星空讲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演讲平台,每期邀请不同领域的科学人物进行演讲。通过“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方式向公众展现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同时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示范传播效应,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5场星空讲坛活动,共有14个学会和6家地方科协参与协办,邀请了欧阳自远院士、陈君石院士、孙宝国院士、樊代明院士等75位专家进行演讲,累计传播量超9220万人次。(刘焜)